题图 / 图源网络
还对味吗?
平时勤于网上冲浪的朋友想必都注意到了,猫meme二创热度正在逐步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简笔画男人,他头戴黑色针织帽,身着黑卫衣,嘴里叼着烟,气质忧郁。
正式介绍下这位老兄,他叫Doomer,是经典meme形象“Wojak”的衍生变体之一。长期浏览海外论坛的网友应该对这些画风潦草的形象相当熟悉,大量梗图和表情包等二创内容使其始终活跃于海外互联网文化圈内。而在国内互联网上,对Doomer有所了解的便只有部分核心用户,大部分年轻网友与其初识都发生在前不久。
1.
自今年8月开始,B站、抖音等创作平台上涌现出一批以“xx年,你xx”为标题的视频。画面中以极具年代感的老照片作为背景,Doomer居于画面左下角,余下空间里贴上一段以第二人称叙述的文案,最后配上数十秒俄罗斯后朋克音乐,齐活。
在充满临场感的文字暗示下,屏幕前的人很容易代入到文字描述的场景和事件中。2004年2月发生在云南大学男寝的口角之争,最终成了“马加爵事件”的导火索;
爱你的爸妈为2008年出生的“你”选择了当时最有名的国产奶粉;
只是在地铁上低头玩手机的你从未想到会被人诬陷“偷拍”……
眼前的画面毫无变化,迷幻的旋律与低沉的人声还是让人不由自主陷入集体记忆的气泡,事件亲历者在评论区留下的话语更是加深这场共鸣。
除了深深刻在公众回忆里的重大事件,视频文案对事件内容的隐晦描述让网友在阅读完文字后都要思索一会,而届时“你”已经身处不可预测的命运之舞台,不知接下来迎接的结局是“劫后余生”还是“难逃一劫”。正因这短暂时间差带来的奇妙观感,让这些视频在被部分网友贴上‘低创’标签后仍能迅速流行。
有些视频涉及的历史事件比较冷门也抵不住广大网友的好奇心。只是蹲到评论区好心人的科普还不够,不少人会为了了解事件细节而主动搜索相关内容。
网友们的反应还真是应了那张梗图↓(那些回顾911事件、肯尼迪遇刺的Doomer视频何尝不是地狱笑话的一种变体)
图源水印
随着越来越多创作者的加入,“你”或许是早二叠纪的鹦鹉螺、寒武纪的奇虾;
也可能是点好宵夜期待TES对战T1的LOL玩家;
跨越次元变成被卷入“涉谷事变”的无辜路人也不是不行。
相比前期基于社会事件创作的视频,后来这些作品氛围不再忧伤,玩梗融梗只会让观看视频的人会心一笑。
而无论视频内容变得何等离谱抽象,画面左下角的Doomer的表情始终是平和中带着忧伤,即使是为了配合视频内容不得不换个猎奇造型,还是掩盖不住周身气质。相比不断变换的背景图和文案,Doomer就像是“xx年,你xx”系列视频的水印,人们见到他就不自觉联想这次的人生将会是“丸辣”还是“稳辣”。
2.
猫meme全网爆火的时候,人人都将其称为“古希腊掌管流量的神”,现在Doomer逐渐成为各平台创作者的新宠,猫meme的称号也得加上限定词“2024年上半年”。在“xx年,你xx”系列视频创作热潮逐渐回落后,Doomer迅速更换赛道改“演”小剧场了。
正如演艺圈里的演员会受相貌影响戏路选择,同样是网友讲故事的“嘴替”,猫meme小剧场的画风多是活泼欢快,长相略微潦草粗犷的Doomer还是和那些刑侦案件打交道比较多。
Doomer这些新作虽然是在短视频平台上火的,创作形式却是以图文为主。配着“凶案的小曲”《Verbatim》那欢快又诡异的曲调,那些骇人听闻的案件内容经过创作者的简化和提炼以角色对话重新演绎。
看似焦急寻找妻子、口口声声说爱她的丈夫实则是杀妻碎尸案凶手。
儿子为了40万购房金弑母骗保案,听着母亲忍痛呼唤一声声“幺儿”直到生命最后。
人前懊悔到用头撞墙的父亲却亲手促成两个亲生孩子坠楼身亡。
等到事件发展到最后时,总有角色的面目会突然变得狰狞恐怖,揭示其幕后凶手的身份。由于是图文形式发布,突如其来的变脸竟有了“JUMP SCARE”的效果,作品讨论里除了网友们抨击凶手丧心病狂的行为,谁要评论一条“这个鬼脸真吓人”便能一呼百应。
如果将恐怖表情剔除,再将BGM换作“感人的小曲”《于是》,那便是“Doomer小剧场”的另一种主流创作思路。这类视频的素材来自以令人动容的真实事件,诸如徒步两百公里只为报恩的乞丐;对严重烧伤的消防员不离不弃的女孩亲身演绎何为“爱抵万难”。
即便故事被简化为短短几页对话,其中的真情真意依旧能打动人心。每条视频下面的评论区无一不是哭成一片,泪点低的朋友还得小心除了数不清的流泪黄豆,不时还有“热心网友”补充事件细节,那可是“刀刀致命”。
接下来又是各位熟悉的展开,同样的创作模板在万千创作者手中越来越泛用。或许你有看过藤本树《随心一听》吗?我是指Doomer出演的版本。
而无论是“xx年,你xx”系列视频还是图文小剧场,只要有足够丰富的内容素材,便会有源源不断的作品涌现,并且创作者在此期间仍不断拓宽着作品形式和创作思路。在B站、抖音等创作平台上已经能看到“万物皆可Doomer”的话题标签,似乎预示着这个不算符合大众审美的meme形象成功翻红。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3.
虽然前文全篇都在提及Doomer,但想必大部分网友包括许多创作者对其了解仅限于表情包、梗图以及现在的小剧场。这一点在众多Doomer二创的评论区有所直观体现,那些高赞评论要么围绕事件本身展开,要么能引起网友情绪共鸣。
至于图中角色,或许只有那张骇人的笑脸能博点关注,看似作为画面主角的Doomer全然可以用其他meme形象替代,比如猫meme。
如果是经常逛海外论坛网站的网友,应该在此次创作热潮掀起之前就认识Doomer了,他简直就是“颓丧”一词的具象化。
事实也的确如此,Doomer自2018年诞生以来便是丧文化的代表。在几年前,丧文化也流行于中文互联网上,承受着来自学业、家庭、事业的压力的国内年轻人自称“废柴”,一到晚上就点开“网抑云”进入“emo模式”。按照现在的“网络问诊”,个个都得确诊为Doomer了。
彼时关于Doomer的二创也由内而外散发着虚无气息。最经典的画面便是Doomer叼着烟独自身处冷峻肃杀的背景中,视频配乐是来自俄罗斯乐队的后朋克音乐,低沉的曲调、失真的音色像是将人按进了寒冬的湖水,总之就是“非常致郁”。
较为流行的“Doomer的生活”系列视频里的日夜颠倒、烟酒成瘾、不善与人沟通,分明是颓废青年陷入情绪低谷时的自我写照。
再回到现在来看近期井喷的Doomer视频,大部分时候创作者都抱着玩梗的旁观者心态,甚至不少视频内容效果堪比地狱笑话,只有回顾沉重悲痛的社会事件时才能隐约嗅到熟悉的“丧”味儿。
在同样脱胎于小众文化的“Furry”“NTR”“说唱”身上,Doomer的经历早已上演一遍又一遍。小众文化因其内涵和背后寓意而小众,无论出于主动还是被动的大众化过程中,不可避免被娱乐化和标签化。在丧文化热潮退却的今天,年轻人的slogan早已经变为“拒绝内耗,大胆发疯”,Doomer也不得不接受全新解读,作为种种创作模板的符号化标志继续存在下去。
与此同时,这场对于Doomer解构热潮也是网生一代渴望表达、偏向于主动赋予事物意义的特征体现。正如经典黄豆表情包不同排列组合的含义更迭多次;猫meme里的每只猫猫也并非一开始就与各种人类情绪绑定;外网火热的梗图出自劣迹斑斑的俄罗斯主播Mellstory,大部分普通网友却只将其作为抽象表情包使用。
对于此番现象向来是有人支持有人唱衰,各平台创作者乘着流量而上时,对应文化圈层的核心受众总是忧心忡忡。但好在一次次小众事物出圈的经历还印证了另一条铁律,非主流与主流碰撞摩擦出的热度终究会冷却。之前讲故事的是猫meme,现在讲故事的是Doomer,也许不久便会迎来下一位。
11月11日,游侠网受邀参加了在上海宝钢体育馆举办的一场关于足球与游戏的盛宴——2024FC品类游戏嘉年华·贝克汉姆中国行,活动吸引了众多球迷、游戏玩家及媒体朋友的热情参与。
到底是游戏还是梦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